close

權力型母親

 

特性:

1. 使用暴力

她們非常喜歡堅持己見,

一定要貫徹自己的意志,

必要時還會使用暴力,

真的動手打人。


2.沒有個人隱私

  為了完全掌控,

 她們不讓孩子有自己的祕密,

 也不尊重他的個人隱私。


3. 吝於讚美和鼓勵

 

 

對孩子造成的負面影響

1. 無法培養自信,也不信任他人

        她們以管教的名義剝奪孩子的決定權,

吝於讚美孩子所造成的後遺症首先是:

孩子將不信任自己的能力。

要讓孩子有自信心,

先決條件是讓他享受成功的滋味。

但權力型母親的小孩根本沒有機會做主,

更遑論為自己的行為負責,

即使偶爾有機會自己做主完成某事,

經常還是被母親否定。


        而私自拆閱孩子的信件或日記,

是嚴重侵犯孩子穩私的行為,

還會辜負孩子對母親的信任,

也使孩子不容易信任別人;

侵犯孩子隱私和窺探孩子祕密的母親,

都嚴重「犯規」,

這樣的行為也達不到她想要的目的與效果;

被侵犯隱私的孩子通常會用說謊來逃避母親的控制,

甚至發展出雙重性格。


2.無法堅持

        專制的母親還會使孩子無法發展「堅持己見」的能力,

尤其在面對別人(簡而言之,就是態度強硬者)的要求,

或跟他們立場不同時,

孩子很容易退縮,

無法堅持己見。

由於這種母親永遠只想貫徹自己的想法,

所以在她們的身邊,

無論孩子用哪種方法,

都無法學會堅持己見。

出於絕望,

孩子也可能徹底放棄自己的意願,

開始學會鑽漏洞。


3. 沒有主見

    所謂的「主見」是指一種能夠拒絕別人要求、拒絕別人意願的能力。

權力型母親的子女從小就認為:

在面對強悍對象時,

自己根本沒有反抗的機會,

因為他們從小就無法用自己的意願抵抗母親的要求或意見。

 

 

 

 溝通分析理論:權力遊戲

 

根據柏恩(Eric Berne)的看法,「遊戲」具有下列幾項特質:

  1.    發生在一連串、持續進行的溝通行為中
  2.   它將導致某一特定的、可預見的結果出現
  3.   真正的行為動機被隱藏了起來
  4.  「遊戲參與者」各自獲得自己想要的作用和結果

 

權力型母親和孩子之間的遊戲,是一場權力遊戲。

這類母親會如此對待孩子,

動機在於滿足自己的權力欲和控制欲

但這並不是什麼高尚的行為動機,

所以她會以自己全是為了孩子好,

或為了孩子著想等藉口,

隱藏自己真正的行為動機。

她認為自己是想給孩子「最好的」,

只不過,

得完全由她來決定什麼是最好的。

以教育目的為由,隱藏真正的動機,

不僅能成功地欺人,

獲得外界認同,

甚至還能自欺:

通常權力型母親自己也沒有真正意識到自己的動機,

而以為自己只是一個特別懂得為孩子著想、特別關心孩子的母親。


          權力型母親藉由上述行為展現自己的權力,

         也就是說她會要求孩子完全順行她的意志,

         剝奪孩子的決定權,

         否定孩子,

         使他喪失勇氣,

         孩子表現很好也吝於讚美,

         對孩子進行體罰,

         使用暴力,

         不尊重孩子的個人隱私等。

 

 

對母親和孩子這遊戲的兩個「參與者」而言,

兩者各自獲得結果,

是遊戲能繼續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。

對母親而言,

孩子的服從就是對她地位的肯定。

施展權力者想獲得的,

無非是別人的屈服;

或是剛開始感到對方在反抗,

從消滅對方的反抗中獲得肯定。

孩子在這場遊戲中一定也有「收穫」,

否則他不會想繼續玩下去。

孩子「贏得」的東西是母親的保護和自身的安全感。

因為不管做什麼事,

只要他感到害怕或不安,

照著母親的範本去做,

恐懼便得以迎刃而解,

反正結果都有媽媽負責。

另一項好處是:

媽媽還能替他處理覺得不愉快或不喜歡做的事,

有時候真的很方便。

 

結論:孩子的需求與母親的權力相輔相成。

 

解決之道:不用解決,離開就好。

 

 

本文摘自:以母愛為名(Louis Schutzenhofer,天下雜誌出版)

 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hishine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